The Chines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›› 2023, Vol. 19 ›› Issue (7): 80-89.

Previous Articles     Next Articles

  

  • Received:2023-05-16 Online:2023-07-26 Published:2023-07-24
[1] 赵玉民, 张国梁, 吴健. 中国草原红牛[M]. 北京:中国农业出版社, 2020.
[2] 胡成华, 张国梁, 于洪春, 等. 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的研究[J]. 吉林农业科学, 2005(2):43-47.
[3] 胡成华, 张国梁, 刘基伟. 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产肉性能研究[J]. 中国牛业科学, 2006(4):1-3.
[4] 胡成华, 张国梁, 刘基伟, 等. 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的研究[C]//中国畜牧业协会. 第二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. 2007.
[5] 张国梁, 刘基伟, 胡成华, 等. 草原红牛与安格斯杂种牛(F1)肉用性能比较[J].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, 2009, 31(3):316-318, 337.
[6] 吴健, 秦立红, 于永生, 等. 红色安格斯与草原红牛的杂交效果报告[J].吉林农业, 2018, 440(23):65-66.
[7] 吴健, 于永生, 秦立红, 等. 红安格斯×中国草原红牛杂交一代效果研究[J]. 东北农业科学, 2021, 46(5):63-66,116.
[8] 赵玉民, 杨国忠, 张嘉保, 等. 草原红牛及其杂种牛微卫星标记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[J]. 吉林农业科学, 2005(1):40-45.
[9] 杨国忠, 张嘉保, 任文陟, 等. 草原红牛及其杂种牛群体遗传变异与肉用性能的微卫星标记研究[J]. 畜牧兽医学报, 2006(2):128-133.
[10] 李向阳, 张国梁, 胡成华, 等. 草原红牛微卫星标记的研究[J]. 吉林农业科学, 2008, 153(5):44-48.
[11] 郭丹. 草原红牛MSTN基因第一外显子SNPs分析[D]. 延吉:延边大学, 2006.
[12] 文力正, 赵玉民, 张国梁, 等. 草原红牛H-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对肉质的影响[J]. 中国农学通报, 2008, 167(5):17-21.
[13] 周国利, 曹阳, 张立春, 等. 草原红牛m-calpain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系[J].黑龙江畜牧兽医, 2009, 342(19):4-5.
[14] 张永宏, 高妍, 陈承祯, 等. 草原红牛IGFBP3基因多态性及与部分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[J]. 中国兽医学报, 2010, 30(4):549-551, 564.
[15] 张金玉, 秦立红, 张国梁, 等. 草原红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基因3′UTR序列多态性分析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10, 37(7):103-106.
[16] 吕阳, 曹阳, 高一, 等. 草原红牛AIDA基因克隆、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19, 46(8):2193-2202.
[17] 马彦茹, 于永生, 曹阳, 等. 中国草原红牛PDK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[J]. 中国畜牧兽医, 2022, 49(6):2186-2194.
[18] 刘宇, 曹阳, 赵玉民, 等. 草原红牛OLR1基因多态性及其不同基因型对肉用性状影响的研究[J]. 黑龙江畜牧兽医, 2022, 637(1):66-70, 135.
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!
Viewed
Full text


Abstract

Cited

  Shared   
  Discussed   
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!